欢迎来到 景点舆情网!
今年以来,省文化和旅游厅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围绕推进昆仑文化研究及品牌打造,提高政治站位、积极主动作为、全面协同发力,开展了系列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精心安排协同推进
始终将其与年度重点目标工作任务一体谋划、协同推进。制定省文化和旅游厅《2024年昆仑文化研究及品牌打造任务分工》,明确12项重点工作任务,压紧压实责任,有力有序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进一步汇集省社科、高校及文博研究力量,建立省文化和旅游厅昆仑文化研究专家智库,强化了昆仑文化研究专业智库支撑。
开展昆仑文化资源普查
总结借鉴长城、长征、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青海段建设经验做法,开展全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形成了资源普查报告。围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推进昆仑文化资源调查,梳理前期研究成果,汇总昆仑文化相关历史文献、历史故事等资料。挖掘保护相关非遗项目,将昆仑山的传说、西王母石室传说、年钦夏格日山的传说、青海湖的传说、禹王峡的传说、互助土族梆梆会等纳入省级非遗名录予以保护。
推进柳湾彩陶符号研究工作
成立柳湾彩陶符号研究工作专班,召开工作调度会议,部署开展彩陶符号的全面摸排。目前,各市州文博单位已完成本单位内彩陶器物的摸排工作,基本摸清了本单位内的彩陶符号,并对彩陶符号进行了全面采集记录。
加快推进舞剧《昆仑》创排
立足本土优秀文化资源,创排舞剧《昆仑》。将青海元素、青海情怀、青海精神与昆仑神话故事诗意地进行糅合,并采用艺术化的叙事手法,巧妙地将古老神话与现代审美理念相结合,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新青海精神。该剧已于7月初正式进入排练,拟于12月完成创排并组织巡演。指导西宁市打造沉浸式文旅体验剧目《觅境昆仑》、海西州话剧《筑路忠魂》等一批体现昆仑文化主题的文艺作品。
加大昆仑创意产品设计研发
先后设计制作雪豹系列“青绣”产品,以盘古等昆仑神话人物和神兽为主题的藏毯,“昆仑贽礼”农副产品伴手礼盒,“山海集”主题日常用品,“昆仑神兽”昆仑玉产品及文化衫等百余种体现昆仑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引导支持文创企业参加省内外展览推介活动,加强与昆仑山沿线省(区)沟通联系,通过开展各类文旅主题展示推介,进一步提升了昆仑文化的宣传效果。加快推进格尔木“昆仑天街”昆仑文化体验中心(昆仑阁)等项目建设,探索打造昆仑文化产业集聚区、昆仑文化主题商业街区,丰富文旅业态,推进文旅融合。
打造昆仑主题旅游线路
围绕构建“一芯一环多带”生态旅游发展新格局,积极打造“问道昆仑——可可西里探险之旅”“寻迹火星——冷湖星光时空之旅”等主题旅游线路。围绕昆仑文化资源,打造昆仑文化旅游景区,茶卡盐湖景区。茶卡盐湖大型盐雕群,已成为游客必去的“打卡”点。民和禹王峡景区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全要素,编撰景区讲解词,提升景区服务质量,促进了昆仑文化与旅游景区的深度融合。
加大昆仑主题宣传推介
制作“山宗水源 大美青海”文旅形象片、体验片,让“神话昆仑”变成“神画昆仑”。赴援青省市开展文旅产品宣传推介和招商引资,成功举办“山宗水源 大美青海 花漫昆仑”--第二十一届西北五省(区)花儿演唱会系列活动,扩大了宣传展示效果。围绕昆仑文化主题产品宣传推介,举办各类非遗宣传展示展演活动,各级博物馆组织举办专题文博展览10余场,进一步提升了昆仑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下一步,省文化和旅游厅将围绕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加快推动昆仑文化研究及品牌打造工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积极配合省委宣传部做好青海昆仑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方案编制工作。二是加快推进柳湾彩陶符号研究工作,梳理相关成果。三是加快创排舞剧《昆仑》并组织巡演。四是持续开展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及昆仑文化遗产资源调查,认真梳理资源名录。五是加大昆仑文化主题创意产品设计研发力度,设计制作一批体现昆仑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讲好青海昆仑文化故事。六是开展昆仑文化短视频有奖征集活动,举办昆仑文化主题展览,培育打造昆仑旅游环线,促进昆仑文化与生态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点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景点舆情网 yq.jd-zx.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