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景点舆情网!

首页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景点先锋 > 正文

湖北实施荆楚大遗址传承发展工程——古老遗址重焕新风华

  • 时间:2024-04-19 19:59:06 来源:  作者:  点击:

  

  揭示夏商文化在长江流域传播与分布的武汉盘龙城遗址、反映春秋战国时期楚文化达到极高水平的荆州熊家冢、迄今发现的古矿遗址中持续生产时间最长的黄石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湖北规模庞大、价值重大、影响深远的大遗址,是荆楚大地悠久历史文化的实物见证。

  为加强大遗址传承发展,打造荆楚文化重要标识,2019年湖北省政府决定实施荆楚大遗址传承发展工程,目标是到2023年,围绕“人类起源”“文明起源”“楚文化”“三国文化”“土司文化”“红色文化”“荆楚名人”等主题,建成开放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湖北省文化遗址公园不少于20个,大遗址保护管理能力和水平得到显著提升,荆楚大遗址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成为中国大遗址保护南方示范区。

  近年来,湖北实行“政府主导、规划引领、考古先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全面推动荆楚大遗址保护利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今年1月,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荆楚大遗址传承发展工程圆满完成”。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李述永表示,全省初步形成了以国家文化公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湖北省文化遗址公园为主体的荆楚文化保护传承体系。

  “大家眼前看到的这个青铜器就是知名的随州曾侯乙编钟复制件,为什么会在这里看到它呢?是因为专家对编钟进行光谱测定,推测出它的铜料来自铜绿山。”近日,湖北省大冶市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讲解员游霜向观众一一介绍馆中藏品,大冶悠久的采矿史令人感叹不已。

  大冶有着4000多年的采冶史,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大冶市境内的矿冶遗存多达135处。其中,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是第三批湖北省文化遗址公园之一,被认为是采冶延续时间最长、采冶规模最大、采冶链最完整、采冶技术最高、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古铜矿遗址。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管委会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通过实施6个遗址本体保护项目,数字化监测与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建成博物馆新馆和遗址公园的核心区,进一步加强展示利用。据了解,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新馆于2023年6月建成开放。“以更丰富的考古资料和生动的展陈形式,向世人呈现铜绿山作为中国青铜文化奇迹、中国矿冶考古奇迹的历史文化价值。”该负责人说。

  从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新馆,到依托李时珍墓建成的专题纪念馆,再到容美土司(屏山爵府)遗址在文物本体保护的同时完善展示配套设施等,湖北结合实际、提高标准、系统打造,按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一园一策”原则,形成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湖北特色。

  大遗址不仅是荆楚文化的鲜明标识和展现长江文化、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也已经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引擎。

  不久前,在湖北荆门屈家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举行的“遇见谷文明·TAO醉屈家岭”活动中,从当地特产展会到文创集市,从花神国风盛典到百姓大舞台,再到现场的陶艺制作、房车展……每项活动都展现了现今屈家岭的独特风采。

  近年来,当地大力加强屈家岭农耕文化品牌建设,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屈家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入选长江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并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我们正以屈家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核心,大力发展‘农业+旅游’‘康养+旅游’‘文体+旅游’。”管理区相关负责人说,到2026年,屈家岭力争实现年游客接待量1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5亿元。

  据介绍,湖北还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依托考古遗址公园创建高品位的文化旅游景区和特色旅游目的地,加强考古遗址公园形象宣传和价值展示,并注重打造考古遗址公园文旅IP,多项考古遗址公园文创产品在各类展会上深受好评。

  李述永表示,荆楚大遗址传承发展工程是“结项”不是“结束”,下一步,湖北还将继续推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和利用,让陈列在荆楚大地上的遗址“活”起来,“火”起来。(瞿祥涛)


原文链接:https://www.mct.gov.cn/whzx/qgwhxxlb/hb_7730/202404/t20240418_952330.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点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景点舆情网 yq.jd-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