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景点舆情网!

首页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景点盛典 > 正文

湖南日报|土家苗寨成网红

  • 时间:2023-11-16 09:17:30 来源:  作者:  点击:

  ——走进湘西大山感受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丰硕成果

  “竹山村的传统文化保存得非常好,值得我们学习”“十八洞的乡村旅游太火爆了,还有这么多农家乐”……11月2日至3日,参加“十八洞”减贫与发展论坛的200多名中外嘉宾,先后走进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菖蒲塘村、竹山村、十八洞村,共同感受十年来中国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取得的丰硕成果。

  大山里沉寂多年的土家苗寨,何以蝶变成网红?

  走进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农家乐饭菜飘香,苗绣坊欢笑不断,邮局、书店、银行等各类便民设施一应俱全。干净整洁的青石板路,串联起一栋栋黄墙黛瓦的古朴民居,宛如一幅赏心悦目的山水画。

  十八洞村梨子寨苗绣坊,数十名绣娘正在专心刺绣,精美的团扇、背包等刺绣产品,游客爱不释手。该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让十八洞村50多名妇女“带着娃、绣着花,养活自己又养家”。

  作为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牢记嘱托,发展特色种植养殖、苗绣、劳务经济、乡村旅游、山泉水等产业,书写新时代“山乡巨变”。2022年,十八洞村人均纯收入达23505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80万元。十八洞村还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近300人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过上了幸福生活。

  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塘村,果园遍地,楼房林立。正值丰收时节,果园里,村民摘下一个个硕大的柚子,丰收喜悦溢满脸庞。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菖蒲塘村考察,鼓励村民“依靠科技,开拓市场,做大做优水果产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菖蒲塘村牢记嘱咐,把目光瞄准市场,不断引进良种、更新换代;同时,大力发展育苗、嫁接、农旅等产业,把小水果做成增收致富大产业。

  “果园变游园,村庄变景区,乡村旺起来了,村民腰包鼓起来了。”菖蒲塘村党委书记周祖辉介绍,截至2022年底,全村果苗种植面积达到8000亩,年产值7000多万元,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0392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209万元。

  凤凰县麻冲乡竹山村,则是湘西州立足传统文化,发展乡村旅游的一个典范。

  穿行在幽深的青石板巷,古朴的苗族传统民居里传来阵阵欢声笑语。打糍粑、磨豆浆、刺绣,上了年纪的人总能在这里找到记忆中的乡愁;无边际温泉泳池和彩虹游步道,成了网红打卡点。

  2022年,竹山村接待游客2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518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1820元增长到2022年的1.98万元。近几年,竹山村还陆续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入选全国100个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案例。

  在吉首市马颈坳镇隘口村,村民正忙着农作物培管,忙碌的身影在茶园里来回穿梭。“我们村山多地少,曾经三餐难饱。种植茶叶后全村人均年收入已超过3万元。”村支书向天顺望着茶园幸福满满。

  隘口村是湘西黄金茶发源地,全村共发展黄金茶1.7万多亩,年产值接近2亿元。站在山顶远眺,平畴的田野是茶园,起伏的山峦是茶园,凹凸的沟垄是茶园,为群山穿上深绿的百褶裙。垄垄茶圃,在和煦的秋阳里勾勒出一幅乡村振兴的绝美画卷。

  

  


原文链接:http://whhlyt.hunan.gov.cn/whhlyt/news/sxxw/202311/t20231113_3228189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点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景点舆情网 yq.jd-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