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景点舆情网!
10年前,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轻车简从,在微雨轻寒中来到十八洞村视察,摸米缸、看猪圈、拉家常、问冷暖,与苗族同胞促膝座谈话发展,并在此首次提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理念,掀开了人类减贫史上最波澜壮阔的一页。湘西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感恩奋进,积极探索脱贫路径,通过发展文旅产业、特色农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和艰苦卓绝的奋斗,取得了全域脱贫摘帽的佳绩,实现了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走上了接续奋进乡村振兴的希望之路。
半年前,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吹响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角。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湘西州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旅游和乡村振兴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实施文化旅游业赋能乡村振兴战略——将文化旅游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门路”和实现乡村振兴的“最优途径”,明确提出了“率先把文化旅游业建成千亿产业”和“打造国内外享有盛名的旅游目的地”的宏伟目标。
湘西州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具有优越的资源条件:目前,湘西州拥有1座世界地质公园、1项世界文化遗产、1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1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镇、2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9家国家等级旅游景区、178个中国传统村落、400多个国字号生态文化旅游品牌和1517处历史文化古迹……文旅融合、茶旅融合、农旅融合,一幕幕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大戏,在湘西的莽莽群山中精彩上演。
10年来,全州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总收入,保持年均15%以上的速度增长;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已经提高到70%以上。而湘西的经济社会发展,也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阶段:2022年,全州实现GDP是2012年的2.16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012年的3.06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012年的2.09倍。
特别是今年以来,湘西州把文化和旅游作为加快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积极组织“民族文化进乡村”“群众文化进景区”等活动,强化文化旅游与乡村振兴的同频共振;把文化和旅游作为提升乡村生存环境的重要载体,积极策划开展“神秘湘西过大年”等文旅推广活动,全面促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编织浓郁乡愁,在更好服务游客的同时,大幅度提高乡村生活品质;把文化和旅游作为推进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发展民宿业、露营地、农家乐、科普游等乡村旅游业态的方式,带动种植养殖、食品工艺品加工等乡村其他产业的发展。
展示湘西美好生态,讲好湘西红色故事,演绎湘西灿烂文化,活化湘西地标特产,做强湘西节会品牌……湘西州对文化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探索,推动了湘西文旅产业快速恢复并实现大幅增长:今年“五一”假期短短几天时间,湘西全州接待游客160.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7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1.67%、124%;其中,全州39家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132.67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036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23.19%、637.75%。
路漫漫其修远兮。“神秘湘西”已经找到了“兴文旅”这把通往“兴乡村”乃至“兴湘西”的金钥匙。全国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湘西召开,既是对湘西州过去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湘西州未来工作的激励和鞭策。湘西州将以感恩之心和决战之志,不懈努力,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在“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外延中汲取力量,奋力把湘西全域建设成为国内外享有盛名的旅游目的地,建设成环境优美、文化多彩、经济发达、社会文明、游客倾心的现代化新湘西。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点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景点舆情网 yq.jd-zx.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