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景点舆情网!
安庆市高度重视黄梅戏传承发展,探索形成了黄梅戏“一唱两走”品牌,发挥了示范作用。
高水平办节办展,打造展演展示平台。按照“三年一大节、每年一小周”模式持续举办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和展演周,搭建全国性戏曲展演展示平台,目前已成功举办九届黄梅戏艺术节,同时组织开展长三角优秀剧目展演、(京黄故里)石牌戏会、全市小戏暨地方戏曲展演等各类展演活动。积极申报2023-2025年“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专业组)举办地,中国剧协先后授予安庆市“中国黄梅戏艺术发展基地”、“中国地方戏曲剧种传承发展基地”等称号。
主题鲜明抓创作,打造项目申报平台。出台《安庆市黄梅戏保护传承条例》,2022年6月1日起实施,是全国第一部保护黄梅戏的立法。定期召开文艺座谈会,指导全市各文艺院团进行主题创作。组织开展戏剧孵化、传统大戏复排等工程,激活院团创作活力。仅2022年上半年,安庆市获得“12345”项目成果:1家黄梅戏剧团入选第九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基层文艺院团先进集体”;2部剧目入选省委宣传部重点文艺项目;3个项目入选2022年度安徽省戏剧创作孵化计划项目;4个项目入选2022年度国家艺术基金;5个项目入选安徽省新时代现实题材创作工程。
注重培根育苗,打造人才培养平台。实施“师徒传承”。开展名家传戏、名师传戏等项目,发挥老一辈艺术家和名家名角“传帮带”作用,聘请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收徒授艺,从市内各院团挑选黄梅戏演、奏、曲老师辅导育人。加强“院校合作”。创新推出“院校合作、订单培养”模式,合作共建“再芬黄梅实验班”,安庆师范大学开设黄梅戏表演本科班。组织各文艺院团加大对青少年学员的引进和培养,开展院校委培、定向班学员汇报演出、少儿艺术团培训等活动。
侧重新媒体利用,打造宣传推广平台。充分利用文化云、抖音等新媒体,构建云直播、云剧场等线上矩阵平台,持续开展名家走基层、名家名剧、送戏进万村等活动并同步展播。《人民日报》同一天刊登2篇安庆市黄梅戏传承创新的文章,怀宁县黄梅戏剧团抖音“出圈”被央视新闻报道, 安徽再芬黄梅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线上演出活动《再芬黄梅公馆·看戏》在线观众累计突破235万。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点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景点舆情网 yq.jd-zx.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