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景点舆情网!

首页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办事指南 > 正文

焦作:“土味”传情情更深 乡村文化合作社实力“圈粉”

  • 时间:2022-07-18 16:15:21 来源:  作者:  点击:

  炎炎夏日,焦作市马村区武王街道北孔庄村文化合作社成为村民休闲纳凉的好去处。7月14日傍晚时分,青砖灰瓦、古色古香的文化大院内,村民们有的吟唱《诗经》,有的学习绘画,有的排练舞蹈,还有的村民带着孩子诵读经典,十分热闹。

  北孔庄村文化合作社是马村区以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推动文化振兴的具体实践。

  焦作:“土味”传情情更深 乡村文化合作社实力“圈粉”

  “马村区将乡村文化振兴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铸魂工程,着眼'幸福治理',以探索推进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为切入口,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乡村振兴铸魂,为建设韧性和谐美丽家园赋能,从而实现物质和精神共同富裕的目标。”马村区委书记师少辉说。

  突出顶层设计 筑牢发展根基

  随着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长,原有文化阵地已经满足不了群众的需求。马村区坚持把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作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基础性工程谋划推进,制订完善《马村区乡村文化振兴五年行动方案》,成立马村区文化振兴专班,构建区、街道、村三级领导体系,高起点、高标准、高规格谋划推动此项工作。

  结合自身禀赋,按照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优势突出、群众活动便利的原则,该区选取区文化馆、马村街道白庄村、武王街道北孔庄村等8个点位进行试点探索,于2021年3月成立了焦作市第一家乡村文化合作社。

  在此基础上,马村区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移、服务下移,推动公共文化设施资源整合、共建共享,充分利用区文化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图书室、农家书屋等场所,服务于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更好满足群众的深层次文化需求。

  为有效解决阵地建设短板和文化合作社长期发展问题,马村区积极推动多元化投入和市场化运作,近年来该区财政累计投入400万元,用于文化阵地硬件建设,全区7个街道均建成了文化站,64个行政村、14个社区文化中心实现全覆盖。同时,坚持政府投入、集体经济投入、社会力量投入相结合,对全区文化场馆进行整合提升。

  突出群众主体 广聚发展人才

  马村区坚持群众主体地位,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让群众在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中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乡村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文化队伍。

  焦作:“土味”传情情更深 乡村文化合作社实力“圈粉”

  马村女子爱乐合唱团是我国第一支无伴奏演唱《诗经》的民间合唱团,爱乐合唱团社员们白天务工务农,晚上学唱《诗经》,忙完家务事拿着馒头、带杯水就赶去学习。80岁的古风梅老人不仅学会了唱《诗经·关雎》,还能用方言为听众讲解。

  马村区从群众喜欢的戏曲文化入手,成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马村区乡村戏曲文化合作社,确定7支规模较大的戏曲团队为戏曲文化合作社成员,将每年400余场文化下乡演出分配给7支队伍,每场给予资金补助。

  “土味”文化不仅提升了群众的文化自信,还给乡村增添了生机和活力。马村区西演马村民生剧团具有30多年的历史,经常排练一些有关党的政策方面的小戏,深入农村演出,让村民在娱乐中有所收获。庞冯营村的怀梆是焦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冯营怀梆剧团分社常年活跃乡间,进行戏曲文化交流活动,每年演出近百场。

  如何确保本土文化人才不断线?马村区建立人才培养机制,依托高校、文化馆、中小学校、文艺团体等,通过文化走亲形式,提供社内社外的学习交流平台,逐步实现由“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

  怎样让群众安下心、留下来?乡村文化合作社设置舞蹈、音乐、戏曲、绘画等多个分社,群众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项目,真正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角。白庄村针对老年群众需要带孩子的现实问题,设置儿童之家、初心书屋等场所,为孩子们提供游戏、阅读场地,解除老年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后顾之忧。北孔庄村为参加文化活动的群众免费提供午餐,让群众安心留下来、快乐唱起来、高兴跳起来。

  探索文产融合 蓄足发展后劲

  乡村文化合作社成立容易,持续发展难。今年以来,马村区积极拓展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的新空间、新内涵,坚持文产融合、强文促产,推动丰富多彩的马村特色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马村文化散发无穷魅力。

  马村区融合丰富的红色文化、悠久的历史文化、“土”味的传统饮食文化、多彩多姿的非遗文化、璀璨的农耕民俗文化等元素,组建安阳城红色文化合作社、陶瓷文化合作社、待王饮食文化合作社和演马瓜果蔬菜农业文化合作社等一批升级版乡村文化合作社,形成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多元化发展模式,推动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向更高层次迈进。

  马村区以文化合作社为平台,串联拓展“文化合作社示范村+乡村旅游示范村+农业观光园区+非遗文化展演”等新业态,推出民俗文化村后岳村、亮马村研学基地、茁成农庄景区、河马仙果小镇等多条精品旅游线路,吸引各类消费群体3万余人,累计创收达到300万元,为乡村文化合作社发展注入了产业动能。

  责任编辑:武聪


原文链接:http://hct.henan.gov.cn/2022/07-17/248837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点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景点舆情网 yq.jd-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