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景点舆情网!

首页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办事指南 > 正文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洛阳:塑泥成器 让非遗传承形“融”意“合”

  • 时间:2022-06-14 18:14:55 来源:  作者:  点击:

  塑泥、压模、脱模、烧制,将繁复的古陶器制作工艺简化,让古陶器在孩子们的手中“活”起来。这是洛阳市古陶器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董强峰带着古陶制作技艺进校园时常见的情景。他坚持“非遗进校园”,连续六年带着古陶制作技艺走进睿远学前教育、瀍河区巨龙小学、洛阳市第54中学、洛阳市回民高中等学校,让非遗传承从娃娃抓起。

  “非遗制作技艺培养不可一蹴而就,需要成体系的进行传承课程研发,古陶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才有无限可能。”有着20多年古陶器制作经历的董强峰说。他不仅是河洛工匠和非遗传承人,也长期在河南科技大学、洛阳职业技术学校等高校担任教职。

  5846750303537065

  早在八千年前,黄河流域已有先民用黏土制作陶器。其技艺延续千年,是劳动人民智慧创造的结晶,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陶器工艺品是我国最古老的工艺美术品,陶器工艺更是中国陶瓷闻名世界的重要基石。洛阳作为两汉时期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制陶技艺的发展在河洛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古陶器制作技艺在洛阳久负盛名,河南省老字号——董家古窑就是其中典型代表。据不完整的董氏传谱记载,董家制陶技艺至少追溯到明,鼎盛于清,延续至今。一代代董家人用智慧的双手捏塑技艺的底胚,刚韧的刀锋勾勒历史的线条,淬炼的火焰烧制文明的斑斓,让千年历史文化在传承中创新。

  责任编辑:武聪


原文链接:http://hct.henan.gov.cn/2022/06-14/246749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点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景点舆情网 yq.jd-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